期待成为“非遗”的春节发挥更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12月5日《南国早报》)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但春节无疑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随着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它不但在非凡瑰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行里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意味着它的世界影响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形式上看,春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地方,在庆祝仪式上,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形式上、仪式上如何变化,春节的核心内涵,则是数千年来一脉相承。通过庆祝春节,我们以各种方式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而这种人伦情感、家国情怀,对于中华民族文明的赓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开放,时代的发展,个人的奋斗,让越来越多炎黄子孙远赴海外打拼、生活,而他们在把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带到异国他乡的同时,也把附着于春节的各种文化内涵、节日形式带到了当地。反过来,当地华人一起庆祝春节的过程,又成为增强他们民族凝聚力、民族向心力的重要力量。当具有高度识别性和代表性的锣鼓敲起来,狮子舞起来,每个海外华人的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浓郁的家国情怀。

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节,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必将得到大大的增强。但是正如那句话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对传统春节的保护、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地方在庆祝春节时仪式的不同,形式的变化,好好发掘和保护,让那些既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同时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庆祝仪式、过节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扬光大。

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种高度认可,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事情。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我们也期待着在进一步保护传统春节丰富节日内涵的同时,让它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文/苑广阔)

责任编辑:吴晓慧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测试和学习交流
Copyright © 2025 www.zw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