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缘何口碑“降世”、票房“闹海”?
□平波台
近日,据灯塔专业版全球票房榜显示,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1.65亿美元,超过《小黄人大眼萌》,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8名,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的国产电影。无数观众为精美震撼的特效喝彩,更为影片中的中国传统神话人物而自豪,为处处彰显中国元素而振奋,为国漫的逐步崛起而感动。
精心雕琢,铸就登顶荣耀。按照常规的商业逻辑,热门IP的续作开发应当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可以想象到,凭借《哪吒1》的优秀口碑,《哪吒2》只要持平前作质量,便有望收获不俗的成绩。但《哪吒2》的导演饺子却在《哪吒1》一炮打响后,带领团队从公众视野中悄然隐退。在消失的五年中,创作团队潜心续作,精心打磨,《哪吒2》在制作上的用心是处处可见的:《哪吒2》仅特效镜头数量便超过《哪吒1》的全部镜头,一段两军交战的场景耗时1年半,只为营造“千军万马”的视觉效果……正是无数细节上的坚持与精进,才使得电影作品整体实现了质的飞跃,正是创作团队的匠心精神,才能铸就远超前作的辉煌成就。
尊重观众,换来千金口碑。“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要非常认真对待。”导演饺子一席话道出了电影创作的真谛,也说出了《哪吒2》取得惊天成就的根本,即尊重观众,深耕作品。正是因为《哪吒2》的创作团队始终关注观众体验,在作品的每个环节上都追求卓越,才能打造出经得起市场和观众检验的优质作品。当今快节奏时代,每年“蹭热点”“炒话题”的电影不在少数,这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试图用铺天流量掩盖其真实质量,奔着赚快钱的目的而来,满载观众的恶评而去。忽视观众,忽视作品,只会加深观众与市场的“信任危机”;尊重观众,深耕作品,才能实现观众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顺势而为,终有水到渠成。“我们遇上一个好时代,才有这样的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应当看到《哪吒2》的成功,表面上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再创佳绩”,其背后却是电影产业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实积累下,量变积累产生质变的必然结果。《哪吒2》正是在这样进步的时代、这样繁荣的产业和这样一群满怀热血的创作人才共同书写的“风火传奇”。展望未来,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化产业势必会产生更多展现东方审美、蕴含中国文化、承载中国梦想的文艺作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终将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大浪潮中“闹出”更加澎湃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