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非遗“守”艺人丨立春时节又逢“钧”
大河网讯(记者 席茜)春节期间,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钧瓷亮相央视2025年非遗晚会,这场活动引发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钧瓷,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钧瓷特色独具的烧造工艺,使每件作品在“窑变”的形态下变得难以复制,每一件钧瓷都是巧夺天工,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故有“钧无双”之说,极为珍贵。
说到钧瓷,不得不提到位于平顶山郏县的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唐钧基地——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
“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由任坚钧瓷艺术博物馆、钧瓷传统工艺馆、窑炉博物馆、唐钧博物馆组成,在这里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南省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负责人任皓宇说。
“钧瓷的制作工艺很繁杂,古时细分为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成品最后的呈现。尤其是烧造之难,常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任皓宇表示。
作为钧瓷柴烧技艺第八代传承人,任皓宇对钧瓷不仅仅是热爱,更是一种执着和坚守,以及对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担当。
如何探索钧瓷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钧瓷、爱上钧瓷?这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传承非遗技艺需创新表达方式。”2024年,任皓宇将目光投向了“非遗+研学”,在中国大唐钧瓷文化苑内打造研学基地,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研学基地建成后,接待人数已超过3万人。
“我们想通过这种模式,让更多年轻人沉浸式感受浓厚的非遗氛围,近距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瓷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鲜活。”任皓宇说。
“唯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非遗‘活’在当下。”任皓宇表示,今年她希望通过“非遗+养老”“非遗+数字”等,为非遗注入全新的活力。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任皓宇说。
编辑:祝萍审核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