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围绕“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共建美丽城市 共创美好生活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谢嘉迪)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昨日市两会现场,代表委员纷纷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建言献策,建议厦门在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城市建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智慧化 智能化

“港口是厦门的立市之基,是城市竞争力的底层优势。”今年,市人大代表李金景继续为港口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认为,应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扩大厦门港辐射力,吸引更多货物在厦门港集散,巩固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李金景建议,加快推动港口、自贸委、海关、海事、铁路等部门的物流数据汇集共享,打造多式联运统一门户,提供“一键订舱、一码约箱、一单报关、一站联运、一路可视”数据服务,向市场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一站式国际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车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平台交易,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港区综合运营效率。

“上个月,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等五部门印发了《厦门市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注入我市加快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又一‘助推剂’。”市政协委员白春杨看好智能建造发展前景,他认为,智能建造在我市工程领域中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重点项目翔安机场航站楼建设中,有不少工程就是靠智能机器人完成的,不仅精度高,效率更是人工的数倍。

123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对于智能建造下一步的发展模式,白春杨建议,加大对智能建造相关产业板块的招商引资,发挥央企、国企“领头雁”的作用,带动民营企业融入产业发展浪潮;深化产学研合作,利用企业技术和实践优势、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优势,服务特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市场压力和内部行业竞争,我们企业很明确一点,就是要凝心聚力、练好‘内功’。”以企业自身为立足点,白春杨表示,新的一年,将加强党建引领,调动党员先锋力量,在内发展有活力、对外竞争有实力,用行业发展助力厦门发展,多做实事、多做贡献。

关键词

科学化 融合化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国土空间开发已进入以存量空间利用为主导的新阶段。多年来厦门持续探索存量用地盘活改造工作,过去的一年更是特区城市更新从增量发展到存量优化转型的关键年。

“无论是在存量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工作中,还是在相关机制体制创新改革上,我们都能看到厦门为之付出的努力。”市政协委员侯利表示,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土地用途灵活转换”机制,构建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2025年3月起实施《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促进城市系统升级迭代。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眼下,厦门科学城正全速推进建设招商,成为厦门市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育新型研发机构的强有力抓手。”市人大代表林德洵说道。

上一页123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只有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匹配眼下社会或产业的发展需求。”林德洵建议,完善创新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化的专业评估定价,引导研发创业团队合理分配成果激励,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如联合申请研发项目,精密仪器检测市场化合作等;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的分类挖掘,围绕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储备库;构建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应用场景供给,建立健全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推动本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搭建关键产业平台促进本土产业成果全球化接轨和可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

精细化 人性化

城市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市人大代表林秋红表示,依托优质的海沧港区,海沧“产业立区”的底气十足,并在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港区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精细化和人性化。

她建议,要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比如,对海沧港区周边道路(如角嵩路)交会口、村庄出入口等节点重新规划设计,推动慢行系统建设,在改善居民出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在海沧港区增设临时集卡停车场,缓解港区大货车停车压力,并建设集大货车司机用餐休息、车辆维修加油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集卡服务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部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短板日益凸显。”市政协委员钟文气表示,环岛干道辅路人行道(五缘湾地铁站到钟宅地铁站)两侧的大部分人行道路都存在相关问题。建议将城市慢行系统改造作为落实惠民利民工程的切入点,优化符合改造条件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完善慢行系统与地铁、公交、BRT的交通衔接和标识引导,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为百姓日常出行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上一页123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