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花市“年味”飘!千亿级的鲜花消费,能否成为“新年俗”?

记者年前走访沪上多个花市和园艺中心——

花市年味飘 年宵花晋升新年俗

临近春节,上海各大花市人流如织。作为千亿级的消费新业态,“悦人悦己”的鲜花正成为市民的日常消费品。如何推动“鲜花消费”成为新年俗?电商蓬勃发展,线下花市路在何方?从业者如何把握“美丽机遇”,培育产业“新花样”?春节前夕,记者走访多个花市和市民园艺中心,了解年宵花消费的新热度。

“马卡龙”是“顶流”

周五下午,岚灵花鸟市场外的灵石路上,排成长龙的私家车占据了最右边的车道。市场里,不少人举着蜡梅或北美冬青边走边逛。华丽的蝴蝶兰、富贵的大花蕙兰、鲜艳的北美冬青、可爱的黄金果、香气扑鼻的水仙和蜡梅……各个摊位都摆出了当家花旦招徕顾客。

“如意花行”主打蝴蝶兰,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日本进口的蝴蝶兰小巧精致,几十元就能买一盆,荷兰进口的“马卡龙”则以小清新花色成为“顶流”。“马卡龙受年轻人喜欢,三文鱼橘、蓝色珊瑚、浪漫紫等都卖得不错。”老板姚建德说。

“世纪花艺”的花卉有100多种,除了传统年宵花外,还有一些“新面孔”。“缀满小紫球的紫珠,300多元就能带走一盆。火棘又称‘火把果’,有中药功效。多年生的络新妇很好养护……”说起年宵花新潮流,老板李建平如数家珍。

水仙和蜡梅则是长盛不衰的“主角”。柯祥店里的蜡梅来自宿迁,插水就活,可以维持一个多月,25元至35元就能买一把。他家的漳州水仙价格从15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今年共进了4000多个种球。新开的“彩虹集市”则主打东洋杜鹃、洛阳牡丹、仙客来等,东洋杜鹃有200多元到1000多元多个价位。主理人蒋勤说,这几天盆花卖得好,再过几天鲜切花会更受欢迎。

市民周女士住在松江别墅区,平时为花园配植物都会到花谷来。“之前已经买好蝴蝶兰了,今天再来挑几盆送朋友。市区花店的可选性较小,网上图片和实物有差距,而这里可以‘一站式’购齐,也可以拉掉零头,老板还会送些小盆栽给女儿,我们很喜欢来。”

主打“体验感”

遍布身边的市民园艺中心则是“气氛担当”。静安区“花为媒”曹家渡市民园艺中心内,年宵花已占据“C位”。主理人王玉婷说,这几天金橘最受欢迎,价格在100-200元不等。花期长的大花蕙兰约380元,一盆四枝的蝴蝶兰约150元,花色鲜艳的杜鹃则为30元左右,这些都很受市民喜欢。

“今年年宵花销量增幅约为1%,高价、难以养护的蝴蝶兰销售下降了30%,但售价80-800元的年宵花桶因价格适中、养护简单而备受欢迎,销量增长了30%。”她表示,为营造过年氛围,中心组织了新年福气万字节、年宵花桶手作等多场活动,反响很好。

同样主打“体验感”的,还有中山公园“WHO花”市民园艺中心。春节前,这里承接了不少绿植活动。“光一月,以春节、年宵为主题的花艺沙龙课程就组织了五六场,明天还有一场200人的花艺课。”负责人徐嘉谊说,园艺中心还为龙南家苑的青年志愿者、延安中学的学生等群体送去了新年花艺课。

虽然今年单一年宵花销量有所下降,但徐嘉谊发现,“鲜花消费”的场景需求在不断增加,商圈、写字楼等空间对于环境布置的要求在提升。这种“场景消费”更侧重于“花和艺术”的融合,也成了中心业务新的增长点。“今年我们为愚园路布置了打卡装置,竹编、烟火等年味元素都将亮相。园艺中心还承办了元宵游园会,用民俗活动营造街区热度和城市烟火气,给市民‘闹猛’的感觉。”她说。

此外,部分公园今年也举办了新春花市营造浓郁年味。世博文化公园首次打造跨越新年和春节的“新年花市”,将一直持续至2月16日。除了水仙、金橘、佛手、五代果等传统年宵花卉外,市民还可以观赏帝王花、公主花、非洲珍奇块根植物等进口珍稀品种。在逛花市的同时,大家还能体验真冰滑冰,品尝环球美食,在环保主题咖啡店喝杯“环保咖啡”,将萌萌的文创产品带回家。“新年花市开业一个月来,接待游客已超10万人次。”花市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报记者 金旻矣)

来源:新民晚报【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