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源蝶变

威宁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赵庆能 何欢

盛夏时节,沿着盘山公路来到毕节市威宁县城东北方向约15公里的盐仓镇营洞村乌江源,一汪清泉从龙山梁子下的石缸洞中涌出,沿着三岔河奔流向东。

千里乌江,始于威宁。发源于盐仓的三岔河在黔西与六冲河汇合后称为乌江。这条横贯贵州东西的“巨龙”,流经全省7个市(州)后,于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奔东海浩荡而去。

家住乌江源旁的赵康义今年71岁,每吃完饭,总喜欢坐到石缸洞前,听听潺潺的流水,吹吹清爽的山风,看看如黛的远山。

然而,过去的三岔河远不是现在“青山如黛,碧水含烟”景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威宁境内依托煤矿开采的传统工业兴起,企业的粗放经营和污水排放,让彼时的乌江从源头成为“污江”。

“那时候山上几乎没有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地泥,河里流的水常年四季都泛黑,根本看不见鱼虾。”赵康义说。

那么,三岔河是如何改变的呢?

综合治理 浴火蝶变

2003年,国家《退耕还林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同步实施,威宁积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同时取缔土法炼锌、炼焦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让三岔河迎来重生,逐步恢复了“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景象,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江河,喜怒无常。每到雨季,平日温顺的三岔河便变得暴躁,汹涌的河水冲毁农田,夹杂着土石冲向远方。

2021年6月,总投资5.2亿元,集供水、灌溉、防洪、发电为一体的赖子河水库工程大坝破土动工,经过3年的日夜奋斗,巍峨雄壮的“乌江源头第一坝”已横跨三岔河两岸,达到蓄水条件。

赖子河水库项目库容1352万立方米,设计铺设输水管线主管总长38.5公里,可解决威宁火电厂工业用水及水库下游4个乡镇20个村1.45万亩耕地灌溉问题。赖子河水库工程项目负责人陈永升介绍,“我们通过水库调节洪峰,结合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从根本上实现了‘从逢雨必涝到遇洪不涝’的转变。”

生态更好 产业更旺

江河的意义,不止于景色。近年来,威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筹全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三岔河再次迎来生机和活力。

盛夏的燥热随着太阳落山逐渐消散,家住炉山镇公贤社区的管庆平吃完晚饭后,便带上妻子和孩子来到家门口的稻田边吹着河风,听蛙声一片。看着往日的荒地变成绿油油的水田,管庆平不禁感叹岁月变迁。

“原来河道两旁全是工业矿渣和河水冲出来的滩涂地,种上玉米收成也不好。”管庆平说,直到河道治理工程实施以后,河水不再泛滥,发展迎来转机。

2022年,由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牵头,贵州草海保护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三岔河沿岸炉山镇公贤社区、田野村以及东风镇梯田村,流转群众土地实施“旱改水”项目220余亩,建设高标准水田,发展水稻种植。

“公司流转我们的荒地建设水田,每亩流转费800元,逐年按比例增加,老百姓在种植基地务工还有一份收入。”公贤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蔡旭东说,三岔河水质好,种出来的水稻品质优、口感好,虽然价格较高但仍然供不应求。

这只是威宁因地制宜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依托三岔河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威宁因势利导,积极打造特色农业“黄金走廊”,让盐仓镇的樱桃更可口、炉山镇茶园茶香更浓郁、东风镇的生态鱼更鲜美、二塘镇的大棚蔬菜更香脆,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更甜美。

景色更美 人水和谐

从炉山镇沿着三岔河顺流而下,走进群山环抱的东风镇,河流从东风坝子中间蜿蜒而过,沿河两岸绿树成荫,与集镇相映成趣,与数百个农业温室大棚一道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东风镇是威宁上世纪因传统工业发展受污染最严重的乡镇之一。

“那时候环境恶劣,下的雨都是酸雨,水果还在成长期就开始腐烂,粮食收成也不好。”东风镇鲁章社区居民徐凯一边顺着沿河公园散步,一边诉说以前的辛酸,“现在环境改善了,农业产业也遍地开花,日子越过越滋润。”

从“黑煤窝”变成“赛江南”,这是东风镇近年来立足实际,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

“经过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东风实现了水变清、荒变绿、绿变富的精彩蝶变。清澈的河水、四季如春的沿河公园、整洁的特色民居相映成趣,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沿着三岔河徐徐展开。”东风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邓招礼说。

一水护田将绿绕,群山叠嶂送青来。如今,清澈的三岔河温婉穿行于山间良田和村落之间,千里绿岸、万顷碧水、人水和谐美丽画卷让“全景乡愁”开始呈现,让“诗和远方”近在眼前……

热门相关:黄金渔场   穹顶之上   超能狂兵   九重神格   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