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害频发 我们怎样应对?

今天(10月13日)

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

回看2024年1月至今

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4月

阿联酋遇75年来最大降雨

一天降下常年一年半雨量

5月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山体滑坡

遇难者或超2000人

6月

沙特麦加气温高达51.8℃

致超1000人死亡

10月

飓风“海伦妮”肆虐美国

至少235人遇难

为2005年以来美国致死最多飓风

......

可以看到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

正愈加变成“年年遇”

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乃至整个人类社会

正因此面临重重挑战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已刻不容缓

全球“天灾”愈加频繁

已致上千人死亡!全球多地遭遇高温酷暑

今年,全球多地遭遇高温酷暑,已有上千人因高温相关因素死亡。在亚洲,印度今年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自5月14日以来,首都新德里已连续38天最高气温在40摄氏度及以上。

6月,沙特阿拉伯麦加局部地区气温一度高达51.8摄氏度,综合多国相关统计和报道,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来自约10个国家超过1000人在朝觐期间死亡,其中大部分人来自埃及。

此外,希腊、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保加利亚等国都经历了各自国家有记录以来的最热7月。仅8月1日当天,在美国就有约1.65亿人处于高温警报之下。

或超2000人遇难!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山体滑坡

当地时间5月29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在公开讲话中表示,根据初步估计,该国恩加省山体滑坡导致的遇难人数可能超过2000人

台风“摩羯”肆虐,已致数百人死亡

9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多个国家遭受超强台风“摩羯”侵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惨重。

中国

截至9月7日,台风“摩羯”造成海南4人死亡,95人受伤

越南

据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18日,台风“摩羯”已在越南造成298人死亡,35人失踪,1932人受伤,235065栋房屋遭破坏。

缅甸

9月,缅甸受“摩羯”残余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全国大范围地区连续多日普降暴雨,导致超400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

泰国

据法新社报道,泰国政府9月11日表示,受台风“摩羯”影响,该国北部地区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4人死亡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暴雨死亡人数升至178人

当地时间6月28日,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民防部门发布公告,该州4月底至5月初洪灾遇难者人数上升至179人。根据统计,这次洪灾影响到该州478个市镇,受灾人口达230万人。

飓风肆虐、山火蔓延!美国已有235人死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月7日获悉,飓风“海伦妮”在美国导致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至少235人。“海伦妮”已经成为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以来,导致美国本土大陆致死人数最多的飓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至少1833人死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8月8日获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自7月24日燃起的“帕克”山火已烧毁超660平方英里(1709平方公里)土地。据悉,“帕克”山火是目前加州历史上第四大山火

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地震已致299人死亡

1月1日,日本石川县所在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石川县7月3日公布的数据,这场地震迄今导致299人死亡。地震引发海啸,淹没大约190公顷土地,还引发大火、山体滑坡和大范围土壤液化,超过8000栋住宅完全损毁。

地球频频“变脸”,原因何在?

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强度也在明显增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全球变暖。国家气候中心二级研究员周兵介绍,人类活动被公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其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碳排放量,占到了生活碳排放量的15%-20%。2022年,巴基斯坦约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洪水淹没。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占到了该事件的50%-75%。

6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专家也曾表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成新常态。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的长期背景。 

二是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大范围持续异常偏高的现象;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大范围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水、暖水事件,会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同时也会推高全球变暖的温升幅度。”

周兵介绍,2023年,受厄尔尼诺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工业化之前平均温度相比,全球温升已达到1.45℃

我国是世界上

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震、台风、洪涝、滑坡

……

灾害总是不期而至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

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关部门又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

实用防灾知识请掌握

中国如何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做好防灾减灾关口前置

防灾减灾救灾,就是在同时间赛跑。将防灾关口前置,预先梳理薄弱点、排查风险点、解决隐患点,不断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才能在天灾面前赢得主动。山东聊城市利用“数字水利一张图”,把技术链与防汛工作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预报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重庆完成114处水毁水利设施修复,补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短板;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控制性水工程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和水量,使旱区456处大中型灌区能引尽引、应灌尽灌……立足于早、立足于快,从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让各项防备举措跑在灾害前面,才能为转移群众、保护财产赢得时间,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绷紧责任链条

无论是防御暴雨洪涝灾害还是做好抗旱保夏播保夏管,无论是搜救失联被困人员还是安置受灾群众,都需要绷紧责任链条,筑牢责任堤坝。此前,2024年全国防汛抗旱责任人和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南水北调东线及中线沿线防汛责任人以及沿海地区防台风责任人名单公布。责任落实到人,还要把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把防灾减灾救灾的楔子嵌入每一个环节,做到责任环环相扣、工作无缝衔接。

科技与人防相结合

近年来,数字孪生、卫星监测等技术加快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有力提升了工作覆盖面和效率。在用好技防手段的同时,强化物防建设,夯实人防基础,方能兜牢安全底线。不久前,为敦促群众躲避泥石流滑坡,湖南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罗卜田乡组织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开展“敲门行动”,确保群众转移“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

1970年至2021年间

全球范围内总计报告11778起自然灾害

导致超200万人死亡

经济损失高达4.3万亿美元

灾害,从来都不是离我们很远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提高防灾救灾意识

掌握避险自救技能

确保生命安全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应急管理部、人民日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