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余额不足”,专家开出“收心指南”
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寒假即将步入尾声,开学进入倒计时,“收心”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头等大事。如何从假期模式调整成上学模式?近日,记者采访多位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支招。
经历了一个长假,一些孩子会变得懒散、拖沓,生活不规律、不自律,甚至越睡越困,严重的还会头疼不舒服。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江浦实验小学老师夏光清说,帮孩子调整状态,首先可以从规律作息开始。
在他看来,收心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断电视、舍手机、离被窝,让规律的作息时间成为迎接新学期的“开场曲”。“有的孩子一时断不掉电子产品,那就先约定好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再请父母有效监督,同时多做一些看书、绘画、做家务等安静的活动。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有助于恢复孩子的精力,提高专注力,这才是开学前的‘正确打开方式’。”
夏光清说,假期除了用来休息外,也是用来查漏补缺的。自控力弱的孩子,一看书就打瞌睡,一玩手机就没日没夜,到了学校难免坐不住。因此,开学前,要减少娱乐、走亲串友的时间,增加读书、练字的时间,循序渐进地适应学习的节奏和强度。检查一下孩子的假期作业有没有完成,每天坚持晨读30分钟以上,特别要制定好新学期的计划,千万别小看“计划”,它可以消除假期之后的盲目感。
另外,寒假有吃有喝的,长时间宅家,孩子的身心素质都会下降。每天运动1小时,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也有利于收心。这里的“动”包括做家务,特别是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育专家提醒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日常行为是否有异常表现,如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如果发现这些问题,及时与孩子交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陶老师工作站热线:96111(24小时)可预约面询,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专线:025—82211339(工作日16:00—20:00)专门为家长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