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院士述说“心门”守护之道
日常这些体检项目可发现端倪 减少心脏瓣膜病发生有几点很重要
杭州日报讯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栋有动力的房子,瓣膜好比大门,能保证血液的单向通畅流动,一旦大门坏了,心脏瓣膜病随之而来。国人的心脏瓣膜病治疗与国外患者有何不同?数字化技术如何为心脏守护赋能?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王建安院士耕耘心脏领域40载,一起听听他的“心门”守护之道。
随年龄增长老化磨损
因主动脉瓣老化发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心脏的结构就像一栋有动力的房子,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房间,瓣膜好比是房间的门,时刻都在‘开门’‘关门’。时间长了,门很容易坏,要么关不上,要么打不开,这就导致心脏瓣膜病。”王建安打比方说,“发生心脏瓣膜病常见原因有三种: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老化、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以往最常见的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这与经济条件差、容易发生感染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因主动脉瓣老化导致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越来越多。”王建安解释,主动脉瓣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老化磨损,最终引起主动脉瓣狭窄,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75岁以上人群中,心脏瓣膜病的罹患率高达13.3%。
不开刀就可治心脏瓣膜病
首批引入并首次提出“杭州方案”
王建安和团队较早捕捉到这一疾病的变化态势。当时在国外,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做全麻开胸手术,让心脏暂时停跳,打开修复后再缝合、复跳,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年龄大或基础疾病多的患者。2002年,国外有了新技术,不用开刀,通过介入的方式来修复瓣膜。如何让国内患者受益?王建安是首批将其引入国内并进行改造提升的医生之一。
“中国患者近一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有很多病人钙化严重,瓣膜在挤压后很容易滑下去或弹出来,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必须根据中国患者的病情进行探索。”2013年年初,王建安带领团队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如今,浙大二院心脏瓣膜团队已积累上千例手术经验,成为国内开展手术量最大的单中心之一,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有效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研发了国内首个可回收、可精准定位的人工瓣膜。
王建安说:“接诊的病例中,既有超高龄的老人置换了瓣膜,现在还过着高品质的退休生活;也有濒临死亡的家庭支柱,经过手术治疗重返职场。大部分患者喘着大气进医院,接受介入式置换心脏瓣膜的手术后,第二天就能出院。”
心脏瓣膜病早中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
管理好血压 借助常规检查尽早发现问题
“相较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可控可防,心脏瓣膜病防控难度高。”王建安认为,一是因为心脏瓣膜病发生主要是因为身体器官退化,依靠单纯的预防,效果一般;另一方面,由于心脏瓣膜病早中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往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但心脏瓣膜病有着高死亡率,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一旦出现症状两年,死亡率大于50%。”王建安说,大家要降低心脏瓣膜病的发生,首先要管理好血压,血压高了,对瓣膜的冲击力大、心血管的负荷也大。在日常体检中,听诊、心电图等检查项目不要放弃,有经验的医生可通过这些检查发现心脏瓣膜病的端倪,后续也可根据身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通过心脏彩超,医生可明确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心脏大小、心脏功能、其他“门”病变情况等。
“未来,希望能在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阵地上,提升诊疗的智能化程度,借助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提升心脏瓣膜病的检出率,让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能早发现早治疗,收获更健康的人生。”王建安对此充满信心。
主委辟谣
谣言一:得了心脏瓣膜病,等身体出现症状再去治疗也不晚。
王建安:只有尽早发现疾病端倪,才知道是否需要对生活方式进行改变、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从而避免疾病的发展。心脏瓣膜病也是如此,如果患者等到受不了再进行治疗,治疗难度也会提升。当患者病情未到需要换瓣膜或修补瓣膜的程度时,我们也会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对自己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谣言二:心脏这样重要的位置,植入一个异物很不安全。
王建安:这个说法不全面。随着健康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升,如果想活得长、活得质量高,身上带几个植入的器械或将成为“家常便饭”。我们接诊过不少高龄患者,换过心脏瓣膜、装过起搏器、换过关节和晶体,依旧在健康享受生活。
谣言三:心脏有问题就不要运动不要工作,要静养。
王建安:这要视情况而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一定的康复指导。有的病患者要鼓励运动,有的患者要限制运动,有的患者不能动或尽量少动。总的来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鼓励患者动起来,但要科学运动。
谣言四:血脂正常就不会得心脏疾病。
王建安:很多疾病跟血脂完全没关系,包括心脏瓣膜病。有的患者心脏瓣膜病很严重了,已经发生心衰,消化吸收也不好,但胆固醇等指标还是低,所以不能单纯以血脂情况来判断心脏病的发生概率。
谣言五:胸痛就是心脏有问题。
王建安:一般来说胸痛位置不固定,一个手指头面积大小的疼痛,且疼痛会移动,常常因紧张引起。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大多没问题,可能是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如果市民有胸痛情况,还是要去医院让专业医生判断,经过问诊及检查,获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