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绩效 推动质量提升 做强民族品牌

现代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催生了规模化、标准化,由此开始探索质量和质量管理对生产、产品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可以追溯到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奖。之后,日本在1962年首创了QC小组,QC小组活动受到世界的青睐。

其实,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一段质量振兴的历程。为了激励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质量奖。例如,美国1987年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1992年设立欧洲质量奖,也由此诞生了休哈特、戴明、朱兰、费根堡姆、波多里奇、克劳斯比等一批国际著名质量管理大师。他们思考质量理念、探寻质量管理模式,并应用推广到企业生产、经营,带领企业、国家走上了质量强企、强国之路。

“质量意味着不断追求卓越。”质量管理大师们的思考至今仍在影响着质量管理者们。

2012年,我国批准设立中国质量奖,陕西2010年设立“陕西省质量管理奖”(之后被称为“陕西质量奖”)。从最初被认为与质量奖要求差距太大,到更多企业开始全面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积极争创质量奖,陕西的企业经历着认知的升华。

为助力企业持续提升,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努力搭建平台,采取编写教材、举办培训、现场交流、经验分享、表彰激励等多种形式,激励企业探索质量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竞争力。

政府搭台、企业实践,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的引入,激发了企业的共鸣,也激发了企业学习、追赶的激情。

正如陕西斯瑞董事长王文斌所说:“我们的客户都是世界500强企业,都是所在国家的质量奖获奖企业。我们只有静下心学习最先进的质量管理,才能赢得世界500强的认可和尊重。”

坚守质量第一的信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陕西质量奖;秉承对质量的执着,企业赋予首席质量官们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把争创的过程作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作为融入世界产业格局、赢得认可和尊重的态度;实践中深刻反思、总结、推广质量管理模式,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惠及供应链产业链,企业、产业和每一位员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唯一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中远程战略轰炸机研制基地,始终强化质量管理,企业实践探索的“面向全产业链高效协同的大飞机‘腾飞’”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了企业全面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韩小军说:“把‘质量是责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胜算’的价值观融入了每位员工的‘基因’中,形成了‘一次做对持续改进’质量文化,构建了‘六统一’异地协同制造体系,在质量管理和技术领域遵守统一规则,保障大飞机高质量均衡交付。”

“基于全流程结构化大数据的精益航天卓越‘智’造模式”,是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实践总结。在这个模式下形成的基于对发动机装配、焊接等全流程的工艺参数全面量化控制,凝练成“量化控制六步法”,这一方法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内部得到推广。

陕汽集团推行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简称“四新”)为引领的双循环智能质量管理模式,让质量管理贯穿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客户运营全过程。所建立的11个二级菜单、44个功能模块,链接了产业链上下游近2100家相关方应用,依据场景搭建及分析模块,实现了对细分市场、客户群体、工况等多维度下车辆运行分析,达到精准质量改进。

“产品树质量管理模式”是陕西斯瑞20年深耕材料领域的总结,也寓意着希望有坚实的质量之根,促进产业枝繁叶茂。这一模式调整了企业布局,实现了“从与世界先进制造为伍”到“与世界先进制造并跑、领跑”的蜕变。企业生产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高强高导铜合金等产品让企业成为世界技术的引领者,不仅完全替代了进口、降低了成本,同时确保了我国重点项目的安全运行。

“真正的质量管理需要从高层到基层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隆基绿能总裁钟宝申在企业中多次表述自己的观点,“企业战略的执行要靠每一位员工,是他们决定了过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致力于创立高度透明、自由发言的企业文化,追求每一个人的声音被相应的组织听见并有回应。个人能力能够得到正确的评估和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

钟宝申认为:“质量管理既要创造价值也要传递价值。以可靠的产品质量为基础,让客户持续感知到我们对客户需求和利益的关注,继而在客户心目中树立差异化的品牌质量形象。”

在第二届陕西质量大会召开之际,回望这些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陕西质量奖的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发展经验,我们认识到,追求卓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推动质量提升,才能做优、做强民族品牌。

(稿件由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