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模式创新网络治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不是单打独斗唱独角戏,而是需要形成创新网络进行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创新网络是一种致力于系统性创新的基本制度安排,是组织间寻求创新而建立起的具有松散性、非正式性和复杂性的合作关系。创新网络具有主体异质性、结构松散性和行为协同性等特征,特别是当前数智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不断深入,创新网络不断呈现新的变化与特点。
创新网络治理的概念与逻辑起点
创新网络是多种主体在研发创新活动中建立起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相互协作关系,这种由契约连接和关系嵌入而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及制度就是创新网络治理。新形势下,创新网络治理的逻辑起点应关注创新网络的安全性、协同性和畅通性。
安全性。产业安全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产业主体薄弱、产业结构低端和产业核心技术缺失都是威胁产业安全的主要表现,要摆脱这种困局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在开放竞争环境下,技术创新是以创新网络的形式存在和发展。因此,在创新网络治理中,对其安全性的全面考虑是保障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协同性。协同创新是推动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作为一种复杂生态系统,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持续演化需要协同创新机制来规范和引导。创新网络内部基于知识、政策等创新要素协同进行的价值共创合作是创新网络持续稳定的关键,能够培养主体共赢意识、破除资源障碍,加深连接强度与资源依赖程度,从而扩展网络连接广度,确保创新网络有序、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畅通性。创新网络的开放性和稳定性是决定创新网络畅通运转的关键。在创新网络关系中,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之间相互协同、深度融合才能构建出畅通运行的创新网络体系,而目前我国创新网络在三链的有效运行上均存在堵点。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只有保证创新网络各链接的稳定性以及创新主体之间合作的畅通有效性,才能够显著提升创新效能,形成全社会联合创新和以创新为主导的高科技先进生产力。
创新网络治理的趋势与风险
创新网络具有创新主体多样性、创新行为协调性、组织松散耦合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和“搭便车”现象,导致网络运行不稳甚至失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网络呈现出创新边界不断拓展、创新主体不断涌现、创新网络更加多元等新特征,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大,更易受到外部冲击,治理风险进一步扩大。数字技术与国际动荡的双重叠加增大了产业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风险,数字化将重塑创新网络各主体的价值共创方式,导致创新网络的行为逻辑发生变化,传统的产业创新网络治理面临失效的困境。与此同时,政府在创新网络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成功的区域创新网络。未来如何依托地理和社会邻近性打造具有本土优势的区域创新网络将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创新网络治理的多模式选择
一是以创新链核心企业为主导。完整的创新链以科技创新为主,涵盖从创新需求到产业化扩散的全过程,强调不同环节和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理应成为创新网络的主导力量。在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网络中,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异质性资源决定其必须进行合作,通过资源交换寻求共同利益,形成1+1>2的共赢模式。创新链核心企业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处于不同创新阶段的创新主体的目标差异、处于不同创新环节与创新周期的创新主体的资源差异以及创新资源整合时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升网络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实现创新网络多主体的目标协同、资源协调和时间协调。
二是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导。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破解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思路与动力。企业是构建产业链的主体力量,龙头企业更是牵动产业链发展的“牛鼻子”。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具有强大号召力,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成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头羊”作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中发挥排头兵作用,鼓励其增大自主研发力度,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全链条融通创新力度,形成产业链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创新组织模式。
三是以创新网络融通平台为主导。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许多企业通过搭建平台、构建创新网络实现价值共创。平台模式下创新网络主体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逐渐成为创新网络治理的重点内容。融通平台通过搭建技术、知识的互动关联,可主导创新网络的使命方向,协调创新主体的利益关系及制定创新规则等,成为创新网络的天然领导者。目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仍存在技术难题,导致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产业协同的全创新链存在诸多阻点、堵点。产学研融通创新平台通过聚集、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异质性资源,发挥网络主导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过程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产业分工不协调、上游技术优势与下游市场优势无法有效传导带动等问题,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能够推动各类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发挥平台核心与支撑作用,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定向合作、携手共赢的高水平创新网络生态。
四是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导。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智技术的集成迭代与扩散已渗透到研发、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衍生出新的创新范式与价值共创模式。在数字创新网络中,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在创新网络内进行汇集、共享,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创新网络的构建更加直接、高效。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的兴起是数智融合应用在产业体系这一应用场景的体现。工业互联网通过深化分工、资源共享和创新互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企业全要素生产力提升,实现了生产力的跃迁,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形态。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成为大量数据信息的汇集地与资源聚集共享的载体,有效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显著提升企业获取信息的准确性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信息搜集与流通的成本;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桥梁作用增强了平台内企业的互动活动与熟悉程度,吸纳更多新成员,提升参与主体、信息来源、知识渠道的多元性,形成资源与效率的良性循环;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应用载体可为创新网络成员提供跨行业、跨领域甚至跨区域的合作,打通全产业链,通过数据运营、数据调度和数据关联,将创新网络演化成创新效率更高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门相关:大师救命 吹神 名门极致宠妻:老公轻轻罚 官仙 Hello,校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