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蕾:韩保守派对历史观动手脚目的何在

冷战结束30 多年后的今天,尹锡悦主政下的韩国“回归冷战”的气氛却日趋浓重,这不仅体现在其政治外交层面,也体现在历史认识层面。

近日韩国国防部表示,考虑移除原置于陆军士官学校与国防部大楼前的洪范图将军雕像,而代之以白善烨将军雕像,原因是洪范图早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的经历,“不符合守护自由民主主义与大韩民国的军校宗旨”。洪范图与白善烨何许人也?简而言之,前者是抗日武装斗争的象征性人物,毕生投身朝鲜民族独立运动,曾在中朝边境开展抗日斗争;后者则是亲日、亲美的象征性人物,早年曾率伪满部队镇压我东北境内抗日运动、围剿朝鲜独立军,日本投降后转而投身美国扶持建立的韩国陆军前身“国防警备队”,朝鲜战争爆发后任韩国最高战地指挥官协同美军作战,被奉为“名将”。

屡将炮火对准同胞的“反共英雄”白善烨雕像取代“抗日英雄”洪范图雕像,背后的象征意义不容小觑。其深层意图被广泛认为是唤起韩国人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记忆,而压抑淡化抗日斗争的记忆。换句话说,这是一场以反共主义压制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这一争夺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贯穿了整部韩国现当代史。1945年日本投降后,昔日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原韩国亲日势力便利用美苏冷战对抗时机,摇身变为“亲美反苏派”,以反共主义为挡箭牌,不仅侥幸躲过历史清算,更以此为名排除异己、利用朝鲜战争与半岛分裂格局打下权力基础,成为当下韩国保守派的基盘。受益于战争与冷战分裂的韩国保守派,进入21世纪后始终致力于修复与重塑经由民主化运动、冷战终结、朝韩关系缓和等事件而遭动摇的执政合法性与权力,而当下代表保守派执政的尹锡悦政府似乎找到了最便利的方法,即是将韩国重新拖回二战后全面依附于美国霸权的冷战时代。

尹锡悦上台后的种种作为都证明了这一点。他对外奉行“价值观外交”,向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阵营靠拢,在强征劳工索赔问题、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等问题上,不顾“屈辱外交”争议而换取日韩关系转圜,以巩固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打造“东亚版北约”;对朝奉行武力威慑的强硬政策,视朝鲜为“主敌”;对内煽动冷战意识形态,叫嚣与“共产主义势力”斗争;在历史认识上,不断强化反共主义、弱化民族主义,这从以下三个现象中可见端倪。

首先,淡化韩国独立运动抵抗帝国主义、追求民族解放的历史意义,而将其重新定义为“建设自由民主国家的建国运动”。以所谓“自由民主”的标尺衡量历史,意味着将一切与共产主义有关联的抗日志士排除在外,这也是当下韩国防部欲移除洪范图雕像的逻辑所在。

其次,极力淡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殖民朝鲜半岛之“过”,突出当下日本对韩国之“功”。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尹锡悦政府积极评价日本为“共享普遍价值、追求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尤其强调日本作为“联合国军司令部后方基地”、遏制朝鲜“入侵”的重要性。

再次,高度推崇韩国首任总统李承晚。据悉尹锡悦政府正积极筹建李承晚总统纪念馆,韩国外长朴振呼吁“重新审视其先驱性历史业绩与地位”,韩国国家报勋部部长朴敏植更直言李承晚乃名副其实的“国父”。作为韩国最受争议的总统,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承晚把军队指挥权交予美国,结成美韩同盟;在其主政时期,反共主义取代民族主义成为韩国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对内镇压国内左翼力量之余,也成为原亲日势力的庇护伞。李承晚晚年因独裁统治而被韩国人民赶下台,对他的推崇显然有悖尹锡悦政府所标榜的“自由民主主义”价值,这再次证明两者的真实交集实为“自由民主主义”口号包装下贫瘠的反共意识形态以及对美韩同盟的无条件信仰。

面对历史,当代人选择遗忘什么、记住什么,是颇具政治性的问题。尹锡悦政府试图在韩国人的历史记忆中抹去洪范图,而代之以白善烨与李承晚,这不仅仅如当下韩国在野党批评的那样,是对“亲日亡灵”的招魂,更是将韩国的历史时钟拨回至冷战年代,也是对美国在亚洲发动“新冷战”的顺应与盲从。

这或许有利于韩国保守派自身的集结,然而不论对韩国社会与民众,还是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而言,都有百害而无一利。70 多年前朝鲜半岛分裂与战争的惨痛历史教训在前,再次将域外矛盾因素引入本地区、站在与所谓“共产主义势力”为敌的最前线、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承担安全风险,韩国真准备要这样做吗?(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

热门相关:都市极品小医圣   我有一张沾沾卡   重生真的很淡定   胸部丰满的妹妹   有钱的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