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春第一会”看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历乙巳蛇年伊始,大江南北吹响奋进号角,多地以“新春第一会”形式亮出发展路线图。从珠江之畔到巴渝山城,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高原,一场场凝聚共识的动员会,勾勒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图景,传递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做强实体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新春第一会上,各地纷纷亮出实招,力求在实体经济领域取得新突破。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率先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高达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据半壁江山。重庆瞄准汽车产业这一支柱产业,提出持续做大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招引关键零部件项目,推进融合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和宁夏也各展所长,贵州强调要构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巩固提升现代能源、白酒等优势产业,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轻工业。宁夏则扎实推进“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梳理绿色低碳等项目,努力实现投资规模与效益“双增长”。各地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落子,步步推进,为实体经济筑牢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是吸引投资、激发活力的关键。在多地“新春第一会”上,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共识,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旨在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上海连续8年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行动方案,从多个方面推出 58 条任务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辽宁提出要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沈阳市铁西区“铁定办”营商服务团队走进商会,将服务送到企业身边;广西强调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给企业吃下“定心丸”;甘肃召开相关大会,出台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各地围绕“提升企业感受”“让各类经营主体拥有获得感”等目标持续发力,让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成效。这一片“软土壤”的不断优化,将吸引更多企业扎根生长,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聚焦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地“新春第一会”瞄准科技创新,以蛇行千里的劲头持续推进改革,多举措吸引人才。浙江明确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湖北提出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加快打造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全域科技创新转化体系。海南专门召开海南省人才大会,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例如,打造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人才集聚地,加快推进人才“授权松绑”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科技创新强,则产业发展快;产业发展快,则经济质量高。各地通过加力推进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塑造了新优势。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各地“新春第一会”已为高质量发展绘就蓝图,接下来关键在落实。让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做强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画卷,向着经济发展的新高峰奋勇攀登。(文/戴治国)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