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 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引擎
东南网2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2025年,低空经济被正式纳入福建省“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计划”,其产业链广泛涵盖智能装备制造、空域管理、数据服务等七大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此背景下,近日,阳光学院与福州市台江区政府签订《台江区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在产学研、专业人才培育、构建多元应用市场生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在产学研融合方面,阳光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3个国家一流专业,凭借其深厚的学科底蕴、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组建低空经济专家智囊团,为台江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学院打造了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整合重点实验室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资源,开展协同创新。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学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 人才培训。针对无人机驾驶员、测绘操控员等热门岗位,制定专门的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提供专业认证和就业推荐服务,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型人才。
在可持续人才蓝图构建上,阳光学院深入挖掘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岗位,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低空产业企业入驻台江区,促进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尤其关注未就业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同时,学院大力壮大“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推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双向挂职交流。这种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内容能够紧密贴合业界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人才。
“高校要培养适应产业的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阳光学院校长蒋新华教授说道。未来,双方将围绕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建设,深化各领域合作。聚焦低空飞行器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等场景的应用,推动低空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空中交通与地面交通、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多元应用市场生态,助力台江区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