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多措并举 让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随时办”“智慧办”
政务服务窗口作为服务企业群众的第一线和“最后一公里”,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日前,从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获悉,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的企业及群众,保税区推出多项创新举措,让多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从“过去办事跑断腿”到“现在办事一站清”,以政务服务之“变”换企业群众办事之“便”,实现企业群众办事“高效办”“随时办”“智慧办”,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高效办
“只跑一次”“一站式办理”……走进天津港保税区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综合窗口、企业开办专区等映入眼帘。
“在一个窗口一次性就把开办餐饮店的所有手续都办好了,省得我们跑腿了!”成功办理业务的何先生对保税区政务大厅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天就办好了名下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
省时省力、节约办事成本,是何先生这次办理餐饮店开办最直观的感受。
“以前开餐饮店手续多,需要到卫健、市场监管、消防等多个部门,各环节相互独立,需要提交多次申请,分别核准通过后方可取得许可。如今,通过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专区办理,实现了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办理次数从至少四次到只跑一次。”保税区政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通过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监督限时办结、综合窗口出件”运行机制,使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了近一半,实现了从“多头找部门”转变为“一窗全受理”的优化升级,并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集成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等21个国务院“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式主题服务。
同时,天津港保税区还推出了“深化加油站”一件事、“RCEP企业涉外业务”一件事、“个转企+证照联办”一件事、“企业上市违法违规信息证明”一件事、“危化品经营”一件事等25个保税区特色一件事改革。
从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角度出发,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再造审批流程。由“多部门、多窗口、多次跑”变为“一部门、一窗口、跑一次”,这是保税区政务服务集成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缩影。从“多窗”到“一窗”转变的例子,目前在天津港保税区已呈“遍地开花”之势。
随时办
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天津港保税区政务办为企业群众提供延时服务措施,由准点下班变为办完下班,确保群众办事只跑一次、一次办好。
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快下班的时候来到了保税区的政务大厅,“我是准备办理营业许可变更,路上耽误了,到大厅的时候,都到工作人员下班的时间了,本来以为今天办不成了,结果他们给我提供延时服务,很快就把业务问题解决好了。我要对她们的优质服务点个赞!”王先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业务办理。
“在推出延时服务措施之后,我们还推出了容缺办理、预约服务、帮办代办、上门办理等多项服务机制,真正做到政务服务便民化。满足不同类型办事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务服务。”保税区政务服务大厅负责人说。
据悉,2024年,天津港保税区政务大厅累计开展延时服务20余次、预约服务30余次、帮办代办500余次、上门办理10余次,群众办事满意度100%。
“智慧办”
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是激发经济活力的最前沿、打造营商环境的主阵地。近日,王女士通过保税区政务服务大厅的“政务数字人”线上虚拟综窗指导,顺利完成了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审批的所有流程指引。她高兴地说,“没想到,如此复杂的审批手续,还能办理得这么快!没想到不需要排队叫号,只要到机器上点一点,就能清楚办理业务要交什么材料,有什么规范要求,比以前反复跑窗口效率高太多了!”提起自己的亲身经历,王女士连用了好几个“没想到”。
“‘小保’是保税区全力打造的数字政务人,搭建了高频事项业务咨询知识库。截至目前已精准回复企业群众办事指南2000余条,办事流程3000余条。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业务时限,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企业的各类成本,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实现政务服务的便利化。”该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聚焦利企便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挖掘“数字赋能”实效,强化数据共享应用。“数字政务人”服务新模式,实现了群众办事“少跑路”,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在满足群众办事需要过程中,一个个政务服务窗口之变,展现着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实践。简单的窗口“前移”一小步,对办事群众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一大步。“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窗口正在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服务好企业,就是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窗口,正从有形的窗口变成有形窗口和无形窗口并存;从固定的窗口变成固定窗口和移动窗口并重。下一步,天津港保税区将联动相关部门持续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完善各类商务服务功能,让企业办事高效便利、舒心省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与保障,以服务之“变”深度换取群众和企业“办事之便”的广度与深度,为企业和群众构建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记者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