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通过规范化管理带动牡蛎产业转型升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2023年,威海市牡蛎养殖面积5.5万公顷,产量68万吨,分别占全市海洋养殖面积和产量的47%、32%,牡蛎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威海市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推动牡蛎产业发展方面,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在巩固良种培育、生态养殖等养殖前端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工流通、融合示范、品牌推广等后端产业给予支持。

构建牡蛎高效加工流通体系。支持企业购置先进初加工及冷藏保鲜设施设备,提升牡蛎净化、贝肉剥取、单壳剥离等初级加工水平,生产符合生食标准的优质牡蛎,提高牡蛎生食市场占有率。通过建设标准化牡蛎冷藏仓库、现代化包装流水线、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水产品冷链仓储体系,推进生鲜牡蛎产地直供,进一步提升鲜活、冷冻牡蛎产品流通能力,推动牡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支持牡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结合牡蛎养殖生产实际和群众生产需求,支持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统一规划清洗平台区、养殖物资区、加工区、物流区、商贸区等功能分区,实行牡蛎暂养、冲洗、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降低群众生产经营成本,规范牡蛎养殖加工销售行为,通过规范化管理带动牡蛎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加大牡蛎品牌推广力度。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的渔业品牌建设经费,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品牌宣传推介,提升产品知名度。支持举办乳山牡蛎文化节等高层次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知名农博会、食材会和展销会,不断提升我市牡蛎品牌影响力。

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支持打造和推广“鲍鱼贷”“牡蛎贷”“海参贷”等涉农银担金融产品,加大对牡蛎、鲍鱼等威海市优势特色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强化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动特色海水养殖类险种的开发和承保,对保险公司新开发的特色海水养殖类险种业务给予一定的奖励。实施精准贴息政策,对水产苗种繁育的农业信贷担保贷款给予最高2%财政贴息补助。